搜索

解读食品产业园区的功能、类型及发展的动力机制

来源:米乐m6网页版 日期:2024-03-07 01:39:14 浏览量:21次

  食品产业园区是食品企业集聚的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食品生产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食品包装、物流配送的企业,同时还有食品推广、信息服务、人才服务等中介机构。这种互相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都具有实际意义。

  产业园区凭借其与老城区的比较优势,能够使分别掌握在各种社会组织中的各类资源集聚在一起,协同发挥作用。资源的集聚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集聚、财务资源集聚、物力资源集聚、信息资源集聚、组织资源集聚、政策资源集聚等方面,之所以有这种集聚功能,是因为产业园区具有特殊的社会支撑环境,如特殊的政策、地理位置、文化氛围、服务支撑体系和管理体制,使众多的科技成果、科学技术人才、创业者纷纷涌向产业园区,随着产业园区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将会慢慢的强烈。

  产业园区具有对新技术成果、科技小企业及科技创业者的孵化培育作用,并使其逐渐成熟起来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功能。产业园区在创业之初,其科技功能主要起孵化器的作用,其孵化功能主要体现为产品孵化和企业孵化两个方面。

  产业园区的渗透功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如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促进机械企业的电子化、职能化和自动化;其次,新技术向相关产业渗透,如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结合、渗透,组成各种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最后,新技术向社会其它领域如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领域的渗透。

  产业园区在技术产品、技术工艺和组织架构等方面的创新将对区域外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产生积极影响和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产业园区在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和技术成果利用方面一旦获得成功,很快便引起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学习效仿获得,从而掀起创新浪潮,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产业园区在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也成为区外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样板。

  产业园区的副手功能主要体现在:首先通过向传统企业转移产品,提供先进设备等方式促进地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其次能促进地方商业、交通、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机会。

  综合型产业园区产业门类较多,该类型的典型案例为潜江食品产业园。潜江食品产业园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专业园区,位于杨市办事处,总规划面积10000亩,总投资200亿元,一期规划5000亩,首批启动建设1600亩,投资24亿元,首期建成后,将实现年出售的收益120亿元,年纳税6亿元,吸纳就业10000人。园区以现代食品制造业为主体,以食品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概念为经营理念,以智能型第三产业为支撑,集食品生产、研发、展示、销售、物流、仓储为一体的大型食品产业聚集区,着重打造三大特色食品生产基地,即:中国植物蛋白生产基地、中国卤制食品生产基地、中国休闲食品生产基地。

  单一型产业区产业门类比较单一,该类型的典型案例为中国名酒工业园。中国名酒工业园是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成都地区内唯一的名优白酒酿造基地,也是四川省确定的重点培养名酒产业集群之一。邛崃市目前正按照四川省关于打造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建设川酒千亿产业的发展的策略,充分发展邛酒产业优势,全力推进邛酒又好又快发展,打造邛酒百亿产业。邛崃热忱欢迎国内外企业进入“中国名酒工业园”投资建设原酒酿造、白酒窖藏、仓储中心、酒类交易市场项目,园区管委会将为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高效便捷的服务。

  复合型产业区产业功能比较多样,较好地解决了职住平衡问题,该类型的典型案例为重庆(綦江)食品制造业园区。重庆(綦江)食品制造业园区成立于2007年9月,12月正式开工动迁,是重庆市目前唯一的专业食品制造业园区,发展目标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园区规划控制面积2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5平方公里,通过国际招标,由德国佩西设计院策划规划,林同棪国际设计控规。按照“循环经济”、“弹性发展”、“工业旅游”、“楼宇工业”的理念,重点布局为“一心一带六区”(即商业管理服务中心,滨河特色商业带,休闲食品区、调味食品区、保健食品区、功能食品区、综合食品区和配套生活区)。

  成本效益机制是产业园区发展最基本的动力机制,包括成本推动机制和效益拉动机制。

  成本推动机制:指企业为了获得“减少相关成本的收益”,即实现成本递减,而向具有特殊区位优势的园区集聚,从而推动园区发展。

  效益拉动机制:指园区企业通过获取包括规模效益、网络效益和外部经济效益在内的各种益,实现整体效益递增,形成空间发展的“张力”,拉动园区发展。

  追求成本降低的推动力与追求效益递增的拉动力本质上可以看做是同一种作用,既同向又相互重叠,贯穿于园区发展始终,只是在园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其表现的强弱不同而已。在产业园区发展初期,企业主要考虑怎么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而获得比较优势,这时追求成本的“冲动”成为园区发展的基本动力;当园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主要考虑怎么利用规模经济效益、网络经济效益、外部经济效益以及外部经济内在化来增强对资源的吸纳力和竞争力,这时园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市场“效益原则”的作用;园区内企业长期成本曲线下移,效益递增,企业获得了绝对成本优势,进而加快成本降低的速度,企业又获得了相对成本优势,效益成为园区发展动力的“释放器”。

  产业园区发展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其发展动力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来源于园区内外的分工协作体系,以及由此推动的各种创新。分工或专业化过程就是企业职能的不断分离,由其他专业化的企业专门承担这些职能的过程。协作意味着生产的联合投入,但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维系要取决于对合作中的“机会主义倾向”的有效防范,信任则显得很重要。

  园区发展中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效地维护了园区的整体运行,这种分工又协作的关系反映出来的是园区企业合作和竞争共存、竞争支撑合作的网络型经济组织架构,从而保障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有效性的“同向”提高,有效地化解了“功能悖论。

  产业园区的技术创新是科研单位和企业科技与开发的成果,同时将成果应用于园区内外,是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它包括自主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发新的产品、通过引进吸引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方式,获取高薪技术产品,开发国际国内市场。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机制最重要的包含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内在机制主要有企业家创新机制与企业员工的创新机制,外在机制主要有技术推动、需求拉动、市场之间的竞争压力推动和政府政策激励四种主要机制。

  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技术创新一旦成功,在集群内具有示范效应,出于对创新利润的追求,使企业纷纷渴望分享技术创新获得的超额利润,从而形成巨大的模仿高潮,加速技术的扩散和二次创新,产业集群恰好为技术创新扩散提供了这样一个供给过程和扩散系统平台。

  国内外产业园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公司数和行业规模一旦达到临界值,由于规模经济、外部经济等因素,工业园区也存在着具有报酬递增作用的正反馈,呈现自我增强机制。通过自我增强机制,园区内的公司数和规模将迅速扩张,使园区内企业经营风险大幅度的降低,不仅有利于新企业的衍生,也提高了原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使得企业快速成长。

上一篇:特变电工:公司京津冀智能科技产业园配变数字化项目建造完成后具有年产20000台配电变压器及33台箱式变电站出产能力
下一篇: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包括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