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打造多元化民宿—关于推进我市乡村民宿发展的几点建议》(第188号)已收悉。经专题研究,并商有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民宿的多元化打造能有效补充大众旅游消费升级的客观需求,满足城市居民对于乡村生活体验的向往与追求。绍兴现有55家省等级民宿,其中白金宿2家、金宿7家、银宿46家,省文化主题(非遗)民宿5家。因此,合理引导我市民宿多元化规范健康发展,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更能够擦亮乡村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依托产业集群优势,迭代升级人才新政。一是开行人才专列抢先机。连续六年开行招才引智人才专列,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一大批农业专业学校在内的400余所高校。二是推动乡村振兴创业建桥梁。举办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设置乡村振兴赛道,举办绍兴市创业导师大赛,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库评审、人才基金项目对接等活动。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建设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一是持续开行人才专列,适时探索建立乡村振兴见习实习线路,为相关人才组织认知实习,吸引民宿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营造良好创业创新氛围,推进全市创业担保贷款工作,2024年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为乡村振兴人才提供创业保障。三是深入推动青年人才“增值式”服务,串点成面形成求职、招聘、培养、使用、生活全周期的青年人才服务体系,加快人才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
创新乡村生活体验方式,不仅要发挥民宿载体作用创新经营模式,还要整合全市优势资源,差异化发展,塑造民宿品牌。一是在原有的住宿、餐饮基础上拓展新的盈利渠道,在民宿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基础上加强同其他特色活动的结合,例如通过“民宿+文创”“民宿+技艺”等形式创新产品供给,全力发展适应不一样层次需求的乡村民宿特色产品,带动相关消费。如嵊州市小昆村已落地多种业态,不仅有各具特色的30多间民宿房间,还有嵊州市海拔最高的村咖——抱朴咖啡,极具星宿特色的餐厅——见素餐厅等,吸引各地游客来到小昆游玩、乡贤回归投资民宿等产业。二是引入优质资产,聘请专业团队,进行策划规划、运营管理、营销推广。嵊州市初闻民宿有限公司已在嵊州市建成五家高品质民宿,长乐镇的星宿民宿、越隐民宿已建成开业,谷来镇祥瑞月亮湖民宿项目、仙岩镇步岚辰野舍酒店项目已签约,施家岙村、小昆村、温泉湖村等村都已引进专业运营团队。三是运用政府主导、运营公司、村委会等协同参与的“多方参与+多元投资+多方共赢”模式,有效盘活闲置房屋等资产。
近几年,嵊州市通过串联“越乡风情、西白忘忧、书圣故里、古镇温泉、榧谷竹溪、唐诗寻踪、卮山探云、现代田园、鹿门访友、花溪飞瀑”等“十线百点”,将沿线特色精品村、旅游景点、农林基地培育成为集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线来积极开展民宿建设。一是针对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2023年出台了《嵊州市关于加快全域旅游高水平发展的扶持政策意见》《嵊州市民宿精品试点村的扶持奖励办法》,加快民宿发展步伐。二是积极做好古民居、古建筑、村落祠堂、名木古树、古桥古道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发掘本地村落文化资源,收集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做好包装和提升文章,向游客展示传统的风土人情。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登山步道、标志标识导行体系、停车场、公共卫生设施等配套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整改治理,为民宿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支撑。
依托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多布点、多层次、多维度地开展宣传,。柯桥区推出民宿形象宣传片及宣传品,嵊州市加强与周边城市、当地旅行社、老年协会等的沟通对接,探寻相互合作。同时运用短视频、招商等各种方式宣传民宿资源,逐步扩大我市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
民宿旅游是推动旅游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局将加强部门协同,助推民宿旅游发展。一是强化许可服务,加强联合执法。根据《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规定》等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落实食品经营许可(登记)。加强事前指导,尽早介入,重点对餐饮单位选址、功能划区、设施布局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确保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指导其建立完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同时与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二是围绕民宿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深入开展“三服务”。柯桥区定期开展民宿协会沙龙活动,邀请省内民宿专家对民宿改造提升、专业化运营、品质化提升等“把脉问诊”,开展一对一专业指导,并邀请安全方面专家开展专题性安全教育、培训、演练。
绍兴市乡村民宿的发展,大大改善了乡村环境和旅游品质,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血液,但对比周边县市,任旧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更看重浙江省等级民宿和文化主题(非遗)民宿的打造,注重融入绍兴特色文化和历史内涵,把民宿真正打造成绍兴旅游的新名片。